1、培养目标
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要求,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电气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等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项目管理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达到的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适应现代自动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工具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
培养目标2: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从法律、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培养目标3: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组织并领导团队完成项目任务;
培养目标4: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2、培养要求与毕业要求
(一)毕业时应达到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描述电气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多种解决思路,并对解决思路进行评判。
(2)问题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电气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气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确定设计开发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自动化系统和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元件选型、模块设计和系统集成等环节选择、开发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所采用工具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工程实践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项目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
(1) 能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项目设计、实施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2) 能从事企业电气控制产品的设计、研发、安装、调试等工作;
(3) 能从事相关企业的工程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
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支撑课程
序号 |
毕业要求 |
二级指标点 |
二级指标点的支撑课程及支撑强度 (方括号内为支撑强度) |
1 |
工程知识 |
1.1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能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
数学*[0.2]、大学物理[0.3]、自动控制原理[0.2]、电路理论[0.3] |
1.2掌握工程基础知识,能针对自动化工程系统或其中某一部分的工程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思路。 |
工程制图[0.2]、信号与系统[0.2]、自动控制原理[0.2]、数字电子技术[0.2]、模拟电子技术[0.2] |
||
1.3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对自动化工程系统或其中某一部分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分析改进,得出结论。 |
数学*[0.2]、电路理论[0.3]、工程制图[0.2]、自动控制原理[0.2]、信号与系统[0.1] |
||
2 |
问题分析 |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控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复杂自动化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具备合理表达的能力。 |
自动控制原理[0.2]、电路理论[0.4]、现代控制理论[0.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1]、电机与拖动[0.2] |
2.2能够认识到有多种方案可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 |
电力电子技术[0.3]、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0.2]、数字电子技术[0.2]、自动控制原理[0.3] |
||
2.3能够分析研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控制等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现代控制理论[0.2]、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0.2]、微机控制技术[0.2]、数字电子技术[0.4] |
||
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用户需求,确定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目标。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0.2]、电力电子技术[0.2]、毕业设计[0.4]、PLC原理与应用[0.1]、运动控制系统[0.1] |
3.2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提出满足设计目标的设计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等评价指标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 |
工程经济[0.1]、专业综合课程设计[0.1]、毕业设计[0.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2]、电机与拖动[0.1] |
||
3.3根据设计方案中的功能模块,对单元、子系统和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 |
微机控制技术[0.2]、专业综合课程设计[0.1]、模拟电子技术[0.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0.2]、电机与拖动[0.2] |
||
3.4针对系统设计方案确定开发方案,实现软硬件设计,且能够用图纸、设计报告或实物的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
单片机课程设计[0.1]、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0.1]、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0.1]、毕业设计[0.5]、项目设计[0.2] |
||
4 |
研究 |
4.1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实践确定研究目标,设计合理的仿真和实验方案。 |
电路测试技术[0.3]、模拟电子测试技术[0.2]、数字电子测试技术[0.2]、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0.3] |
4.2能够采用软件仿真、实物或半实物等形式搭建实验平台,进行系统实现并开展实验。 |
电路测试技术[0.2]、模拟电子测试技术[0.1]、数字电子测试技术[0.1]、项目设计[0.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0.4] |
||
4.3能正确采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获取合理有效的解释,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撑。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4]、信号与系统[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模拟电子测试技术[0.1]、数字电子测试技术[0.1] |
||
5 |
使用现代工具 |
5.1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理解现代工具的特点,掌握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C语言程序设计[0.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0.3]、PLC原理与应用[0.3] |
5.2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运用相关技术、资源、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将其用于元件选型、模块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复杂工程实践关键环节。 |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0.1]、单片机课程设计[0.2]、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0.2]、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0.3]、PCB制板与工艺设计[0.2] |
||
5.3能够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
微机控制技术[0.2]、现代控制理论[0.2]0.2、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0.2]、专业综合课程设计[0.1]、运动控制系统[0.3]
|
||
6 |
工程与社会 |
6.1 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0.1]、专业认识实习[0.1]、企业专业实践 [0.6]、PCB制板与工艺设计[0.2] |
6.2 能识别、量化和分析自动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
自动化专业概论[0.1]、专业综合课程设计[0.2]、企业专业实践[0.7] |
||
6.3 能客观评价自动化工程生产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利用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负面影响,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0.3]、专业认识实习[0.3]、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0.4] |
||
7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
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0.1]、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0.2]、形势与政策[0.3]、运动控制系统[0.4] |
7.2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自动化工程实践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冲突关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企业专业实践[0.6]、电机与拖动[0.2] |
||
7.3能针对实际自动化工程项目,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
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0.1]、企业专业实践[0.4]、专业认识实习[0.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电力电子技术[0.2] |
||
8 |
职业规范 |
8.1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
文化素质教育[0.3]、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0.2]、大学生心理及健康教育[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 |
8.2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毕业设计[0.1]、概论[1][2][0.3]、形势与政策[0.3] |
||
8.3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自动化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0.1]、企业专业实践[0.6] |
||
9 |
个人和团队 |
9.1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开展工作。 |
企业管理[0.2]、金工实习[0.1]、电子实习[0.1]、体育[0.4]、项目设计[0.2] |
9.2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 |
企业管理[0.1]、毕业设计[0.5]、企业专业实践[0.3]、项目设计[0.1] |
||
9.3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0.3]、项目设计[0.5]、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0.2] |
||
10 |
沟通 |
10.1能够将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开发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0.1]、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0.1]、单片机课程设计[0.1]、项目设计[0.2]、毕业设计[0.5] |
10.2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回应指令。 |
企业专业实践[0.4]、毕业设计[0.5]、专业综合课程设计[0.1] |
||
10.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大学英语[0.5]、毕业设计[0.3]、企业专业实践[0.2] |
||
11 |
项目管理 |
11.1 理解自动化工程实践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的整体架构,掌握自动化工程项目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
企业管理[0.2]、工程经济[0.2]、创新创业教育[0.3]、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0.3] |
11.2能够将管理原理、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的产品开发、设计和自动化工程优化。
|
单片机课程设计[0.1]、PCB制板与工艺设计[0.1]、毕业设计[0.4]、企业专业实践[0.4] |
||
12 |
终身学习 |
12.1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0.4]、大学生心理及健康教育[0.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0.2]、创新创业教育[0.3] |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
数学*[0.3]、大学物理[0.4]、自动化专业概论[0.1]、 PLC原理与应用[0.2] |
||
12.3 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
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0.1]、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0.3]、创新创业教育[0.2]、电力电子技术[0.4] |
3、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1) 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PLC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微机控制技术等。
4、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5、学时与学分
总学分:169.5 |
|
课内教学学时/学分:2072/125.5 |
占总学分的比例:74.04% |
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学时/学分:1224/72.5 |
占课内教学学时的比例:59.07% |
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632/39.5 |
占课内教学学时的比例:30.50% |
专业课学时/学分:216/13.5 |
占课内教学学时的比例:10.43%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学分:54/44 |
占总学分的比例:25.96%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时/学分:408/25.5 |
占总学分的比例 15.04% |
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时/学分:896/56 |
占总学分的比例 33.04% |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周数/学分:54/44 |
占总学分的比例 25.96% |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含英语) 学时/学分:684/42 |
占总学分的比例 24.78%
|
6、教学安排表
自动化专业 专业代码:080801
(1)总周数分配安排表
周数 学期 |
军训与 入学教育 |
理论 教学 |
课程 设计 |
考 试 |
大型 实验 |
实 习 |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 |
毕业 教育 |
毕业 设计 |
机 动 |
本期 周数 |
一 |
2 |
13 |
1 |
2 |
|
|
|
|
|
2 |
20 |
二 |
|
16 |
|
2 |
|
2 |
|
|
|
|
20 |
三 |
|
14 |
2 |
2 |
|
2 |
|
|
|
|
20 |
四 |
|
15 |
2 |
2 |
|
1 |
|
|
|
|
20 |
五 |
|
14 |
4 |
2 |
|
|
|
|
|
|
20 |
六 |
|
15 |
3 |
2 |
|
|
|
|
|
|
20 |
七 |
|
1 |
|
|
|
16 |
1 |
|
|
2 |
20 |
八 |
|
|
|
|
|
|
|
1 |
16 |
3 |
20 |
总 计 |
2 |
88 |
12 |
12 |
|
21 |
1 |
1 |
16 |
7 |
160 |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内 容 |
学期 |
周数 |
学分 |
1 |
1604042 |
军训与入学教育 |
军事技能训练与入学教育 |
一 |
2 |
1 |
2 |
0301026 |
课程设计(1) |
C语言程序设计 |
一 |
1 |
1 |
3 |
1404033 |
实习(1) |
金工实习(4) |
二 |
1 |
1 |
4 |
0114110 |
实习(2) |
专业认识实习 |
二 |
1 |
1 |
5 |
1404034 |
实习(3) |
电工实习 |
三 |
2 |
2 |
6 |
0114001 |
课程设计(2) |
数字电子技术 |
三 |
2 |
2 |
7 |
1414037 |
实习(4) |
电子实习 |
四 |
1 |
1 |
8 |
0504046 |
社会实践 |
社会调查 |
暑假 |
(4) |
(4) |
9 |
0114204 |
课程设计(3) |
PCB制版与工艺设计 |
四 |
2 |
2 |
10 |
0114201 |
课程设计(4) |
单片机应用 |
五 |
2 |
2 |
11 |
0114202 |
课程设计(5) |
电力电子技术 |
五 |
2 |
2 |
12 |
0114203 |
课程设计(6) |
电气控制与PLC |
六 |
2 |
2 |
13 |
0114104 |
课程设计(7)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
六 |
1 |
1 |
14 |
0114105 |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 学习(1) |
入企前的安全教育、企业学习方法和安全保险知识 |
暑假 |
1 |
0.5 |
15 |
0114106 |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2) |
入企后的安全生产教育、企业文化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实践 |
七 |
2 |
1.5 |
16 |
0114107 |
企业专业实践(1) |
专业综合实践Ⅰ |
七 |
4 |
2 |
17 |
0114108 |
企业专业实践(2) |
七 |
4 |
2 |
|
18 |
0114109 |
企业专业实践(3) |
专业综合实践Ⅲ |
七 |
4 |
2 |
19 |
0114110 |
项目设计 |
实际工程项目设计 |
七 |
4 |
2 |
20 |
0115402 |
毕业设计 |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毕业答辩 |
八 |
16 |
16 |
合 计 |
54 |
44 |
||||
(3)理论课程教学安排表
课 程 类 别 |
课程性质 |
课 程 编 码 |
课 程 名 称 |
课程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学
分 |
考 试 学 期 |
|||||||||
总
计 |
讲
授 |
实 验 实 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十 三 周 |
十 六 周 |
十 四 周 |
十 五 周 |
十 四 周 |
十 五 周 |
企
业 |
企 业 |
|||||||||
通识教育基础 |
必
修
课 |
思想政治模块 |
||||||||||||||
050100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2 |
|
|
|
|
2 |
|
||||
05010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8 |
40 |
4 |
|
|
|
|
|
|
|
3 |
|
|||
0501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2 |
32 |
|
|
|
|
|
3 |
|
|
|
2 |
|
||
0501003 |
概论(1) |
32 |
32 |
|
|
|
|
|
3 |
|
|
|
2 |
|
||
0501004 |
概论(2) |
32 |
24 |
8 |
|
|
|
|
|
2 |
|
|
2 |
|
||
0501006 |
形势与政策 |
16 |
16 |
|
|
|
|
|
|
|
|
|
1 |
|
||
科学与技术基础模块 |
||||||||||||||||
1001022 |
高等数学(1) |
80 |
80 |
|
6 |
|
|
|
|
|
|
|
5 |
1 |
||
1001023 |
高等数学(2) |
88 |
88 |
|
|
6 |
|
|
|
|
|
|
5.5 |
2 |
||
1001013 |
线性代数 |
40 |
40 |
|
|
|
|
3 |
|
|
|
|
2.5 |
|
||
1001014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40 |
40 |
|
|
|
3 |
|
|
|
|
|
2.5 |
|
||
100101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40 |
40 |
|
|
|
|
3 |
|
|
|
|
2.5 |
|
||
1001016 |
大学物理(1) |
40 |
40 |
|
|
3 |
|
|
|
|
|
|
2.5 |
|
||
1001017 |
大学物理(2) |
48 |
48 |
|
|
|
4 |
|
|
|
|
|
3 |
|
||
1004018 |
大学物理实验(1) |
16 |
|
16 |
|
1 |
|
|
|
|
|
|
1 |
|
||
1004019 |
大学物理实验(2) |
16 |
|
16 |
|
|
1 |
|
|
|
|
|
1 |
|
||
综合应用能力模块 |
||||||||||||||||
0401005z |
大学英语A(1z) |
64 |
64 |
|
5 |
|
|
|
|
|
|
|
4 |
1 |
||
0401006z |
大学英语A(2z) |
64 |
64 |
|
|
4 |
|
|
|
|
|
|
4 |
2 |
||
0401007z |
大学英语A(3z) |
64 |
64 |
|
|
|
5 |
|
|
|
|
|
4 |
3 |
||
0301026 |
C语言程序设计 |
48 |
36 |
12 |
4 |
|
|
|
|
|
|
|
3 |
1 |
||
0201910 |
工程制图 |
48 |
48 |
|
4 |
|
|
|
|
|
|
|
3 |
|
||
0001001 |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
16 |
16 |
|
|
|
|
|
|
1 |
|
|
1 |
|
||
0213101 |
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 |
16 |
16 |
|
|
|
|
|
|
1 |
|
|
1 |
|
||
素质拓展模块 |
||||||||||||||||
1101020z |
体育(1z) |
36 |
32 |
4+(18) |
2 |
|
|
|
|
|
|
|
1 |
|
||
1101021z |
体育(2z) |
36 |
32 |
4+(18) |
|
2 |
|
|
|
|
|
|
1 |
|
||
1101022z |
体育(3z) |
36 |
32 |
4 |
|
|
2 |
|
|
|
|
|
1 |
|
||
0000047 |
文化素质教育(非艺术类课程) |
16 |
16 |
|
|
|
|
|
|
|
|
|
1 |
|
||
0000048 |
文化素质教育(艺术类课程) |
32 |
32 |
|
|
|
|
|
|
|
|
|
2 |
|
||
1601043 |
军事理论 |
36 |
24 |
12 |
|
|
|
|
|
|
|
|
2 |
|
||
1801040 |
大学生心理及健康教育 |
16 |
8 |
8 |
|
|
|
|
|
|
|
|
1 |
|
||
创新创业模块 |
||||||||||||||||
5101041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16 |
16 |
|
|
|
|
|
|
|
|
|
1 |
|
||
5101049 |
创新创业教育 |
32 |
32 |
|
|
|
|
|
|
2 |
|
|
2 |
|
||
0703931 |
企业管理 |
24 |
24 |
|
|
|
|
|
|
2 |
|
|
1.5 |
|
||
0703913 |
工程经济 |
24 |
24 |
|
|
|
|
|
2 |
|
|
|
1.5 |
|
||
小 计 |
1132 |
92 |
25 |
16 |
15 |
8 |
8 |
8 |
|
|
72.5 |
|
||||
注1、《工程数学》包括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与电路理论课程配合,先 讲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大学物理》只讲电学、力学和热学三部分,为与同学期开出电路理论课程配合,先讲电学部分。
课 程 类 别 |
课 程 性 质 |
课 程 编 码 |
课 程 名 称 |
课程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学
分 |
考 试 学 期 |
|||||||||
总
计 |
讲
授 |
实 验 实 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十 三 周 |
十 六 周 |
十 四 周 |
十 五 周 |
十 四 周 |
十 五 周 |
企
业 |
企 业 |
|||||||||
学
科
基
础 |
必
修
课 |
0113206 |
自动化专业概论 |
8 |
8 |
|
1 |
|
|
|
|
|
|
|
0.5 |
|
0112020 |
电路理论(1) |
48 |
48 |
|
|
4 |
|
|
|
|
|
|
3 |
2 |
||
0112021 |
电路理论(2) |
40 |
40 |
|
|
|
4 |
|
|
|
|
|
2.5 |
3 |
||
0112014 |
电路测试技术(1) |
16 |
|
16 |
|
1 |
|
|
|
|
|
|
1 |
|
||
0112015 |
电路测试技术(2) |
8 |
|
8 |
|
|
1 |
|
|
|
|
|
0.5 |
|
||
0112008 |
数字电子技术 |
56 |
56 |
|
|
4 |
|
|
|
|
|
|
3.5 |
|
||
0112009 |
模拟电子技术 |
56 |
56 |
|
|
|
4 |
|
|
|
|
|
3.5 |
3 |
||
0112006 |
模拟电子测试技术 |
16 |
|
16 |
|
|
1 |
|
|
|
|
|
1 |
|
||
0112007 |
数字电子测试技术 |
16 |
|
16 |
|
1 |
|
|
|
|
|
|
1 |
|
||
0112110 |
电机与拖动 |
32 |
24 |
8 |
|
|
|
2 |
|
|
|
|
2 |
4 |
||
0112220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64 |
54 |
10 |
|
|
|
4 |
|
|
|
|
4 |
|
||
0112213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48 |
36 |
12 |
|
|
|
|
4 |
|
|
|
3 |
5 |
||
0112211 |
自动控制原理 |
56 |
48 |
8 |
|
|
|
|
4 |
|
|
|
3.5 |
5 |
||
0112125 |
电力电子技术 |
56 |
48 |
8 |
|
|
|
4 |
|
|
|
|
3.5 |
4 |
||
0112204 |
PLC原理与应用 |
48 |
40 |
8 |
|
|
|
|
4 |
|
|
|
3 |
|
||
0112208 |
现代控制理论 |
32 |
32 |
|
|
|
|
|
|
2 |
|
|
2 |
|
||
0112222 |
信号与系统 |
32 |
28 |
4 |
|
|
|
3 |
|
|
|
|
2 |
|
||
小 计 |
518 |
114 |
1 |
10 |
10 |
13 |
12 |
2 |
|
|
39.5 |
|
||||
专业课程 |
限修 课 |
0113009 |
微机控制技术 |
32 |
8 |
|
|
|
|
|
3 |
|
|
2.5 |
|
|
0113022 |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 |
40 |
32 |
8 |
|
|
|
|
|
3 |
|
|
2.5 |
6 |
||
0113013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32 |
24 |
8 |
|
|
|
2 |
|
|
|
|
2 |
|
||
0113012 |
运动控制系统 |
40 |
32 |
8 |
|
|
|
|
|
3 |
|
|
2.5 |
6 |
||
0113221 |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注) |
16 |
16 |
|
|
|
|
|
|
|
|
|
1 |
|
||
小 计 |
136 |
32 |
|
|
|
2 |
|
9 |
|
|
10.5 |
|
||||
课 程 类 别 |
课 程 性 质 |
课 程 编 码 |
课 程 名 称 |
课程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学
分 |
备
注 |
|||||||||
总
计 |
讲
授 |
实 验 实 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十 三 周 |
十 六 周 |
十 四 周 |
十 五 周 |
十 四 周 |
十 五 周 |
企
业 |
企 业 |
|||||||||
专
业
课
程 |
任
选
课 |
0113900 |
物联网技术 |
24 |
24 |
|
|
|
|
|
|
2 |
|
|
1.5 |
至 少 修 满 3 学 分
|
0112210 |
DSP原理及应用 |
32 |
24 |
8 |
|
|
|
|
3 |
|
|
|
2 |
|||
0713918 |
质量管理 |
32 |
32 |
|
|
|
|
|
|
3 |
|
|
2 |
|||
0501005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32 |
32 |
|
|
|
|
|
3 |
|
|
|
2 |
|||
0113416 |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1) |
32 |
12 |
20 |
|
|
|
|
|
2 |
|
|
2 |
|||
0113417 |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2) |
32 |
12 |
20 |
|
|
|
|
|
2 |
|
|
2 |
|||
0113223 |
电子电气设备工艺与制造技术 |
16 |
16 |
|
|
|
|
|
2 |
|
|
|
1 |
|||
0213930 |
数控技术 |
24 |
24 |
|
|
|
|
|
2 |
|
|
|
1.5 |
|||
0113208 |
工程电磁场 |
32 |
32 |
|
|
|
|
|
3 |
|
|
|
2 |
|||
0113325 |
嵌入式系统 |
32 |
32 |
|
|
|
|
|
|
3 |
|
|
2 |
|||
0113203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16 |
16 |
|
|
|
|
|
|
2 |
|
|
1 |
|||
0113218 |
机器人控制技术 |
32 |
32 |
|
|
|
|
|
|
3 |
|
|
2 |
|||
0113011 |
工厂供电 |
32 |
28 |
4 |
|
|
|
|
3 |
|
|
|
2 |
|||
0113212 |
智能控制 |
24 |
24 |
|
|
|
|
|
|
2 |
|
|
1.5 |
|||
0113216 |
楼宇自动化 |
24 |
24 |
|
|
|
|
|
2 |
|
|
|
1.5 |
|||
0113209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
32 |
32 |
|
|
|
|
|
|
3 |
|
|
2 |
|||
0113211 |
计算机件软件技术基础 |
32 |
32 |
|
|
|
|
|
3 |
|
|
|
2 |
|||
0113305 |
现代通信原理 |
32 |
32 |
|
|
|
|
|
|
3 |
|
|
2 |
|||
0113219 |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 |
32 |
32 |
|
|
|
|
|
3 |
|
|
|
2 |
|||
0113220 |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
24 |
24 |
|
|
|
|
|
2 |
|
|
|
1.5 |
|||
小 计 |
48 |
|
|
|
|
|
3 |
3 |
|
|
3 |
|||||
合 计 |
2072 |
1834 |
238 |
26 |
26 |
25 |
23 |
23 |
22 |
|
|
125.5 |
|
|||
注: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为《电气控制制造工艺》,第七学期在企业完成,课程学习时间为1周。
(4)第二课堂
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参加专业辅修、学科竞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发明、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含社会志愿服务)等纳入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实现课内培养与课外实践有机融合。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并取得良好成绩,可冲抵全校性文化素质教育非艺术类课程1学分,超过1学分可按素质拓展或创新创业模块学分计入学籍档案。具体规定按《伟德国际1949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鼓励学生在学有能力的情况下多选修学分,学分可以单独纳入学生学籍档案。
7、制定人及审核人
制定人: 汪超 审核人:唐勇奇